按出版年份查看杂志:

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探究

作者:王衍玲

单位:

阅读量: 字体编码: 繁體

【摘要】数学学科与计算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,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,就要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计算能力.教师需要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视作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,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着力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.基于此,本文先分析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,然后提出相关方法和措施.

【关键词】小学数学;计算能力;重要性;方法

在实际教学中,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必要性,并根据教学内容、学生的实际情况,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;运用游戏教学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,使其对计算训练产生浓厚兴趣;逐步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,为其计算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;在日常教学中加入各式各样的计算训练,稳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.

一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

(一)拥有扎实的知识基础

在我国教育体系中,数学教学始终是整个教学的重点和难点.数学学科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,而这正是小学生缺少的一项能力,同时数学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计算能力.无论处于何种阶段,计算能力都会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.计算能力如同一块块砖瓦,逐渐砌筑成数学大厦,如果学生缺少较强的计算能力,那么数学大厦就如同建立在沙滩上,坍塌是早晚会发生的事情.

因此,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,逐步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,让学生从小学阶段稳步提高计算能力,增强计算意识,为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.

(二)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

计算能力的培养不是在短期之内就能实现的,学生要在日常学习、生活中将计算能力逐渐转变成意识和习惯.只有这样,学生才能对数学、计算敏感,在高敏感的情况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.从本质上来说,计算能力的提高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,进而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稳步提升.

(三)锻炼逻辑思维能力

数学学科要求学生能够拥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,能自主围绕知识点展开探究,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,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,形成良性循环.在此过程中,计算能力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.因此,教师应当经常开展计算训练,引导学生长期进行计算,这不仅可以让学生的计算结果更加准确,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,还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,能够从客观的角度看待和分析数学理论.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不仅可以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,还能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.

二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

(一)明确课堂教学目标

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,也要重视计算能力的培养.在上课前,教师应当深入分析教学内容,保证教学内容符合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,提前做好教学准备.

首先,教师应当合理选择教学内容,保证优中取优;选择具有较强的涵盖性与代表性的计算题目,尽量选择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;设计难度适中的计算题目,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,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.

其次,教师应当从多个方面了解学生,既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、学习能力,还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、性格特点、兴趣爱好等,将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放在首要位置,制订符合学生真实情况的教学目标.

例如,在教学万以内加减法时,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十位数、百位数的加减法,教师要全面分析和研究教材内容,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,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基础,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划分.对于知识基础较为扎实、拥有较强学习能力的学生,教师可以适当增加问题的难度,加入一些带有较强挑戰性的问题.对于学习效率较低、学习速度较慢且知识基础较差的学生,教师需要尽量加入一些基础性题目,先提高学生的解题正确率,再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,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增加问题的难度,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.这样的教学目标可以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,可以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,最终实现学生计算能力的稳步提升.

(二)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

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,计算始终贯穿其中.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,对一些新鲜事物拥有较强的兴趣,但长期接触后可能会逐渐失去兴趣.加上计算的过程较为枯燥,题目难度较高,学生非常容易在计算的过程中出现厌恶感和抵触心理.计算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长期坚持练习,因此教师应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.

例如,在教学100以内加减法的内容时,教师就可运用游戏教学法,将计算训练与数学游戏融合起来,集中学生的注意力,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,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较强的计算能力.在上课时,教师可先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20~30道数学题,如“56+12=”“15+78=”“67-21=”等.在此之前,教师要锁定学生的目光,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:“同学们,今天咱们先做一个有趣的游戏.老师将会在课件中展示一些数学题,同学们需要通过口头抢答、举手回答等方式,说出这些问题的正确答案.答对的学生即可获得一分,答错的不得分.得分最高的学生可以获得一些奖励,大家加油吧.”之后,教师就可开展这次计算游戏,计算学生的得分.分数最高的学生不仅可以获得“计算达人”的称号,还能获得一定的奖励.

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应用到低年级的教学中,还能应用到高年级的教学中,可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.同时,经常开展此类游戏活动可以逐渐消除学生对计算的畏惧感和厌恶感,使学生真正融入计算活动,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,进而实现学生计算兴趣的稳步提升.

(三)逐渐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

目前,很多学生认为计算就是简单地进行加减乘除,但事实并非如此.计算不仅涉及加减乘除,还涉及算理算法等.如,在面对“12+14=”这一问题时,有的学生只机械地计算,得到正确答案,即26;而有的学生不仅知道这道题目的正确答案,还懂得“26-12=14”.这也是很多学生即使进行大量的计算训练,仍旧有较高的错误率的原因.而有的学生只花费较少的时间进行计算练习,花费较少的精力,仍旧有较高的计算速度及较高的计算准确率.

因此,要想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,教师就要重视算理算法的讲解,如运算定律、运算法则、计算公式、运算性质等基础知识,逐渐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,使学生灵活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.如果学生未能掌握这些知识,那么即使其计算时足够认真和细心,在遇到简单问题时也会出现各种问题.

在讲解一些算理算法时,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教学.新课程标准中也对此提出一些要求,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数感.而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,使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运算意义.因此,在实际教学中,教师必须要重视算理算法的讲解,并结合具体的问题.

例如,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课时,教师可在上课前让学生自行准备小木棒.之后,教师需展示一道题目“25÷3=”.学生需准备25根小木棒,用3根小木棒组合成一个三角形,观察25根小木棒能够组合成多少个三角形.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后可知,25根小木棒只能够拼出8个完整的三角形,会剩下一根小木棒.在此基础上,教师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式拼正方形,计算“25÷4=”这一算式.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可知,25根小木棒能够拼成6个正方形,但会剩余一根小木棒.为了更好地分析和解决这一问题,教师就可引入“余数”这一概念,使学生懂得余数指的是“不够凑的数”“被剩下的数”.学生只有掌握这一点,才能在涉及余数的计算中不出现较大的错误.

(四)加入各式各样的计算训练

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需要經过长期的训练,无任何捷径,学生需要能够稳扎稳打地进行各种各样的训练.小学生的计算练习时间通常都是由教师控制的,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练习时间,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.但需要注意的是,错题的整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,教师和学生应高度重视.整理错题即及时改正出现的错误,避免下次出现同样的问题.

例如,在每节课讲解之前,教师可抽出几分钟的时间进行集体训练,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布置的问题,提高自己计算的准确率和正确率.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每天坚持训练,那么将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,可以真正实现学生计算能力的稳步提升.此外,教师可布置一些口头计算练习,家长监督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这些练习.

教师和学生都应当认识到改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,所有的学生都需要准备好错题本,及时将自己出现错误的题目记录下来.学生既要写下自己出现的错误,分析错误原因,还要写下正确的解题思路.此外,在完成错题的整理后,学生要定期进行回顾和整理,以掌握曾经出现错误的问题,避免日后犯同样的问题.

结束语

总而言之,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,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,坚持开展计算训练.在具体教学中,教师应当从多个方面分析教学内容,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,如游戏教学法等,逐步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,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.

【参考文献】

[1]唐庆春.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[J].小学生(中旬刊),2020(12):45.

[2]西道加.浅析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[J].天天爱科学(教育前沿),2020(11):103.

[3]刘菊.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[J].小学生(中旬刊),2020(10):18.

[4]林干河.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研究[J].读写算,2020(28):147,149.

[5]王国洁.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[J].试题与研究,2020(28):156-157.

DOI:
关键词:
Array
所属期刊栏目:
教学方法
分类号:
页码:
© 2021 《数学学习与研究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    吉ICP备2020016010号-1      网站技术支持:方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